人工智能创作能否被视作艺术?
从绘画到人工智能生成的播客对话,再到剧本写作,人们正在共同努力用计算机的自动化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同时摒弃我们所了解的艺术概念。《雅各宾》作者luke savage以2013年的电影《蒂姆的维米尔》(tim's vermeer)为例,讨论了人工智能生成的艺术背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其背后所传递的理念。
在电影《蒂姆的维米尔》中,演员佩恩·吉列(penn gillette)记录了他的朋友蒂姆·杰尼森(tim jenison)如何重现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的技法。为此,软件公司高管兼视觉工程师詹尼森开发了一系列复杂的方法,利用镜子和光线来复制维米尔的技法,重现其标志性的景深和色差。
《蒂姆的维米尔》剧照
詹尼森为复制维米尔1660年代作品《音乐课》(the music lesson)付出了许多努力,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詹尼森和吉列似乎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产生了误解。吉列滔滔不绝地谈论维米尔作品的“摄影”和“电影”特质,却没有抓住它那有趣和在抽象的维度上的本质,正如他激动地表示:“我的朋友蒂姆画了一幅维米尔的画!他画了一幅维米尔的画!”但这种复制不过是一种极其精细的数字绘画实验,一种美的衍生拟像。
两位演员将维米尔的作品视作一种技术、一种方法,并希望尽可能逼真地表现现实。在这种理解中,维米尔的作品并不涉及社会或文化过程,没有机械生产行为之外的灵感,除了具备摄影现实主义的特征外,维米尔的作品完全不具备其他目的。而这样的做法,似乎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有着相似之处。
luke savage指出:就像任何技术驱动的工业过程一样,人工智能可能最终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和物质影响。但归根结底,人工智能具备自19世纪以来驱动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即以更低的成本不断追求更高效的生产。这种发展对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是一种威胁。正如艺术家molly crabapple观察到的那样,像stable diffusion和midjourney等现有应用程序已经可以根据文本提示生成详细的图像,而且几乎不需要花钱。“它们更快更便宜,”她写道,“虽然这些图像仍然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缺少灵魂。人工智能有时会画出多余的手指,在耳朵里画出肿瘤,但已经足够好了。这些图像可以用于书籍封面和编辑插图,那是许多插画家的收入来源。”
在文化领域,文化产品将变得异常粗糙:由电脑制作的假画也许会在加密货币或非同质化通证(nft)等人为制造的稀缺性市场上出售、通过算法让虚拟流行歌星录制公式化音乐。最终,作者将被生成算法所取代。这些算法将对话和情节结构的差别不断减少,同时减少了作者的参与程度。在luke savage看来,人工智能文化的推动者错误地将复制视为创造,将现实主义和艺术表达画上等号。在这种概念中,创造力最终是一种机械的努力,每一种艺术:绘画、电影、音乐、诗歌,不过是颗粒状数据点的集合;毫不夸张地说,“艺术”就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
在被科技企业垄断的加速下,大众娱乐日益成为衍生品和算法生成“内容”的荒地——几乎没有什么有意义的新内容。在技术的帮助下,企业已经打磨出了一种僵尸化的文化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现有的知识产权(ip)被无休止地循环利用,并以续集、前传、重拍和拙劣仿制品等形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就人工智能代表的革命而言,它将完善这一过程,而这根本不是真正的革命。
虽然判定某种艺术作品是好是坏,是曲折而复杂的。但可以肯定地说,让一个创意过程变得更“有效率”并不等于让它变得更好。
艺术、音乐,几乎整个人类生活和思想都超越了睡觉和吃饭等基本事务,散发出一种本质或精神,这种本质或精神不能简化为机械的过程,无论我们决定如何称呼它(智慧、人文主义、创造力、灵魂)。从定义上讲,它产生了一些无法被量化或分类的东西。一幅画或一段音乐一旦被创作出来,就可以被分解成它的组成元素,这些元素反过来又可以被重新排列或重新配置,以产生其他的东西。然而,除非引入一些新的创造性元素,否则“创新”的结果将永远是一种伪造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