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基石
主持人:最近有一条消息,关于英伟达公司一季度的业绩以及二季度的展望,实际上都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这也验证了人工智能算力持续增长的趋势。能不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在人工智能发展中,芯片所处的地位以及其具体的作用。
黄岳:好的。可以说在人工智能领域,芯片是非常核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人工智能主要涉及几个要素,包括计算能力、算法以及如何在计算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和调试大型模型,另外还有应用,数据也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这大概是人工智能的四个要点。
计算能力可以说是非常核心的,如果没有计算能力,其他的一切都是无用的,所以芯片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可以看作是基础的基石。
英伟达可以说是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核心。因为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需要使用到超级计算和云计算等计算能力。与我们平常使用的个人电脑或手机相比,这种计算能力有本质上的差异。
很多服务器或我们自己的电脑主要使用的是cpu的计算能力,虽然它在处理复杂任务方面非常强大,但是它在任务之间的切换需要耗费时间,不太擅长同时处理多个简单任务。所以目前在人工智能训练中主要使用显卡作为芯片。英伟达本来是一家以生产显卡为主的公司,熟悉个人电脑的投资者来说都知道这一点。
那么为什么英伟达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走到前沿呢?这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核心部分目前主要是神经网络。现在从事人工智能的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神经网络的,另一类是从事非神经网络的。而目前大部分的大型模型都是基于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作为人工智能的模型,主要是通过并行计算来处理许多不太复杂但数量非常庞大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显卡在计算方面反而取得了优势。
虽然显卡在处理单个任务的能力上没有cpu那么强大,但是它能够很好地支持并行计算这种不太复杂的任务。所以目前主要使用显卡作为芯片,而在国内厂商中,客观来说,能够满足人工智能训练和预处理等计算能力需求的芯片几乎没有。所以,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与国内厂商的关联度很低,可能只有一两家上市公司的芯片能够满足后续一些推理环节的需求,当然这也是很大的增量。
总体而言,芯片是人工智能最核心的基础,但与国内厂商的关系非常有限,因为国内的芯片产业基本上受到限制。
另外,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对于国内的一些核心芯片来说,其计算能力和系统参数可能也非常强大。英伟达在整个体系中拥有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的一系列技术。此外,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多年的经验和与各厂商的合作使得他们的工程师能够深入参与人工智能调试,发现问题和诊断问题。这是国内厂商所不具备的。
然而,这也为国内厂商提供了赶超的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厂商来说,虽然他们目前可能无法进行训练,但在推理方面可能还勉强可行。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二、芯片行业投资逻辑解读
主持人:好的,刚才我们提到了芯片。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当前芯片行业的投资逻辑?因为芯片种类繁多,包括之前提到的ai芯片和大家一直关注的存储芯片,这些都是市场热度较高的领域。接下来,市场对哪些芯片持乐观态度?或者说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我们布局?
黄岳:芯片产业链主要分为几个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今天不会详细讨论整个产业链,我们主要关注其下游应用。
过去,芯片主要应用于服务器、计算机和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总体而言,芯片位于消费电子产品的上游,类似于消费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就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锂矿石一样,它在这个链条中扮演重要角色。
对于国内芯片厂商来说,首先是消费电子级的芯片。国内曾有一些厂商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比如华为,但后来也受到了一些干扰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些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厂商,如中低端存储和功率半导体,其中包括大量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半导体。总体而言,国内的技术水平大致处于准一梯队或二梯队的水平。
那么针对一些核心的缓解措施,比如cpu、存储芯片和运算芯片,国内芯片的设计水平大多数处于二三梯队的水平,所以整体而言,追赶的道路还很长。
另外一个最关键的环节是芯片制造,特别是上游的芯片制造、设备和材料环节,目前严重受制约。因此,当提到受制约时主要指的是上游环节。
在一些成熟市场上,例如28纳米制程等方面,国内已经具备相对较好的自主性和量产能力。
大家普遍认为要向高端突破,但客观来说,高端突破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高端需求实际上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28纳米这样的成熟制程,或者最多14纳米,基本上就能满足传统的服务器和个人笔记本电脑的需要了。
即使是人工智能芯片,听起来非常高端,基本上也只需要7纳米这样的制程。像英伟达目前的核心芯片基本上都采用这个制程,而它最先进的制程主要用于手机。对于手机,基本上需要使用像台积电和三星最先进的制程,但绝大多数其他应用都可以使用成熟制程来满足。
所以在国内,芯片行业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1)首先是过去几年由新能源汽车带动的一些芯片设计公司,它们经历了一波独立行情;
2)另一类是与消费电子相关的公司,包括与手机密切相关的中低端存储芯片和其他设计芯片。这些公司在短期内还处于下行周期中,尚未完全清理出市场,仍处于底部筑底阶段;
3)还有一些与国产替代相关的公司,例如国产设备和材料,它们主要受独立行情以及国内设备厂商扩产情况的影响。
因此,国内芯片行业的投资标的主要可以分为这几类,各有各自的逻辑。
对于消费电子相关的标的,我认为可能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下半年左右可能会出现一个快速的拐点。如果发展较为缓慢,可能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会迎来阶段性的拐点。然而,股价通常是先行的,它们往往领先于基本面拐点大约一个季度左右。因此,我认为下半年消费电子级芯片的走势将呈现震荡磨底的特点。而国产替代相关的标的主要受政策和资金流向的影响。总体而言,我认为今年的芯片行业投资属于逢低布局。可以关注芯片etf(512760)。
芯片行业的大部分机会主要取决于消费电子领域。整体而言,如果消费电子市场处于上涨态势,将给芯片行业带来很多增量需求。当然,人工智能领域也为芯片行业提供了许多增长机会,但与国内市场的关联性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更多的关联性还是与海外的英伟达的公司。
三、芯片行业拐点何时出现?
主持人:刚刚我们提到了消费电子领域的需求在芯片整体需求中占比较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芯片需求?目前需求究竟如何,是否会有拐点延迟?
黄岳:关于芯片,我刚刚给大家介绍了芯片的几个下游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
1、周期性
首先是周期性,即基于我们现有的消费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
如果要观察芯片何时复苏,就需要关注手机的销量。当手机销量出现复苏时,我们才能说芯片达到了阶段性的拐点。然而,在产业链中,芯片可能会受制于手机制造商的库存积压和库存清理过程,这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从终端到库存的传导也可能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要说消费芯片的周期性复苏,就要看手机何时复苏,目前显然还没有复苏。
2、增量
除去周期性,还要关注增量。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带来了大量增量需求,而未来可见的增量需求主要来自人工智能。
然而,这一部分现阶段来看,与国内市场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紧密,刚才已经提到过。更多的关联性可能存在于消费电子领域,如vr、mr等设备。这些设备已经出现多年,未来几年的关键在于其成本能否降低,一旦成本降低,很可能会带来大规模普及。
这些都是增量需求,增量需求出现后,整个芯片板块也有望出现大行情。因此,基本上周期性的复苏要看手机,新的增量可以关注人工智能和mr/vr等设备。
四、人工智能国内确定性机会集中在上游算力
主持人:近期投资者对人工智能板块比较关注,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有三驾马车,即算力、算法和数据。黄总能否将其与新能源进行对标,结合上中下游来详细解答一下相关的投资机会?
1、上游
黄岳:关于人工智能的算力或基础设施,类似于新能源汽车中的锂矿,它处于最上游的位置,没有这个东西就无法进行推进。这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目前阶段最确定的部分,因为谁能在下游取得成功还不确定。
2、下游
人工智能的下游应用可以类比为新能源汽车中的整车,这应该是未来最有价值的部分。
例如,我们来看腾讯的微信,微信的技术含量可能没有操作系统或办公软件那么高,甚至可能比不上国产操作系统或办公软件的技术难度大。但是,微信的商业价值肯定远高于国产操作系统或办公软件。
因此,总体而言,未来人工智能真正的最大价值肯定是在下游的应用领域,但这些应用主要是短期的,无法预测哪些公司能够在其中脱颖而出。所以,目前市场的资金仍主要集中在算力这个环节。
3、国内上游算力可关注通信
那么关于算力的环节,我之前提到的最核心的是芯片。芯片在附加值方面居于最高位置。但是,正如之前提到的,现阶段算力芯片与国内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关联。
然而,国内与算力相关度比较高的机会也有,比如通信领域中的光通信和光模块。这是因为在芯片之间,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和集成,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光通信设备。包括光电信号转换芯片以及数据连接线,类似于我们常用的网线。这些领域,国内厂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它们的客户大部分都是海外客户,如微软、facebook、谷歌等。
因此,总体来说,今年的算力环境,国内最核心的板块不是芯片,而是通信。这从光通信和运营商(运营商主要受到云计算的推动)的股价上也可以看出。
4、未来国内真正大的赛道是应用领域
然而,未来国内的厂商更多可能会专注于下游的应用。换句话说,国内的一两家龙头公司可能能够构建出大规模模型,或者他们会购买国外的大规模模型授权,或者与国外签订长期协议,以调用其大规模模型,并自己开展垂直行业的小规模模型。比如医药行业、金融行业等。
这些小规模模型完全可以实现,比如我想了解今天股价的走势,或者我想观察是否出现技术图形中的岛形反转。现有的技术完全可以实现,但是我可能想要与他进行交流,询问历史上出现岛形反转时市场处于什么状态,以及回顾哪些时期股价表现较好。这些都是现有的技术无法做到的,因为现有技术无法与人工智能进行对话和交流,只能通过自己的查询来获取信息。
未来,在垂直领域中,国内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并且国内可以规避我们在算力和算法方面的劣势。在应用方面,你只需要调用别人的模型,只要应用场景做得好,并且拥有垂直领域的相关数据,就可以构建出适用于该领域的模型。
因此,我认为未来短期内国内可能比较确定性较强的是通信,尤其是光通信以及运营商这两个领域。
当然,还有一些受益的领域是消费电子的组装。英伟达最近发布了一种组装式芯片。简单来说,就是英伟达将自己的cpu和gpu串联起来,以服务器的形式提供给客户,既具备计算能力,又具备并行计算能力,并且将存储功能打包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对封装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对于消费电子封装企业来说,它们也会受益于算力的发展。
不过,我认为未来国内真正大的赛道还是应用领域。目前,我觉得应用领域仍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因此,大家也不需要急于行动,未来大家可以通过指数基金,比如计算机软件等相关的指数基金,以一键式的方式布局相关的应用标的。可以关注通信etf(515880)、计算机etf(512720)、软件etf(515230)。
五、人工智能对于游戏行业的影响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近期热门的游戏行业。最近,受人工智能的推动,游戏行业再次蓬勃发展。我们看到有消息称英伟达宣布为游戏提供定制的ai模型代工服务。那么我想请问黄总,您能否简单分析一下,这对游戏行业会有怎样深远的影响呢?
黄岳:好的,人工智能视觉领域对整个人工智能领域来说非常重要。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是,比如说我们的监控摄像头,它们肯定应用了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算法。但是目前我们现有的技术主要是基于识别,而非创造。然而,随着大型模型的出现,许多与生成图像相关的技术难题也得到了突破。因此,大型模型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模型,但它似乎在任何领域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发展到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架构,再结合我们自己细分产业的小型模型。这样一来,对算力和其他要求的需求就不那么高了,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具体的业务需求。
1、降低成本
就游戏制作而言,图像是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最大业务场景之一。许多行业都有类似的特点,比如律师、金融分析等,他们都有一个大哥指导一群人去完成工作。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广告、媒体和游戏等领域。大哥充当架构师或领导者,提供创意,包括广告、视觉效果、音效以及剧情等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有专注于各个细分领域的专家提供创意。创意确定后,便需要一群码农去实现,将创意付诸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迭代。
在广告领域,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客户版本的笑话,如1.0版、2.0版、3.0版,甚至可能一直修改到10.0版,最后又回到1.0版。这些环节都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但大哥是不可取代的,因为他负责提供创意,并且拥有丰富的经验。然而,人工智能在大哥的创意落地这一环节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而且人工智能不会编写一些讽刺客户或制造笑话的内容。
在游戏中,视觉创造和剧情创造等方面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完成。大哥可能会提供一些场景需求,如阴冷的色调和悲伤的气氛,同时需要悲伤的音乐。这时,人工智能可以创造相应的视觉和音效场景,并且通过对话形式进行进一步加工和修改,这种沟通成本非常低。因此,在游戏领域中,人工智能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和提高研发效率方面。
2、提升游戏体验
此外,人工智能还有可能提升某些游戏的体验,例如游戏中的非玩家角色(npc)和对话机制。
现有游戏中的npc和对话机制基本上都是基于预设脚本运行的,但未来我们完全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进行互动,这将带来创造性的互动体验,符合凯发app的理念。
元宇宙的核心理念是在虚拟场景中能够进一步创造新的虚拟场景,而不仅仅基于预设脚本。未来,我们有可能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实现更加生动活泼的互动体验,这将是一种本质上的区别,即预测性和非预测性之间的区别。
因此,我认为当前游戏领域最成熟、最明显的应用是降低成本。至于我之前提到的进一步应用在互动领域或其他领域,我认为还有待挖掘,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们的一些远期目标。
主持人:那么是否会出现游戏公司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后加速内卷的情况,类似于光伏行业出现的情况,包括成本降低后带来的问题?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哪些游戏公司具有更高的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
黄岳:我认为有两个方面。首先,那些能够加速应用新技术的公司在短期内会具备竞争优势,因为它们的研发效率和成本都大幅度降低。所以这些公司在短期内会更具竞争力。
但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游戏和影视等创意产业最核心的部分仍然是创意。也就是说最核心的是人,而我之前也提到过,人是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
包括我们国内的游戏技术,比如视觉技术和游戏引擎等核心领域,与国际上的龙头当然有差距,但是的差距可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尽管国内游戏产业还没有出现像国际上的aaa级游戏巨头,除了最近一些非上市公司推出了一些优秀的游戏。但我认为我们与国外游戏巨头的差距其实主要还是在创意和人才方面,这些是无法被取代的。
所以我觉得人工智能无需过度担心,就像光伏行业竞争加剧一样,我认为短期内加剧的是效率上的竞争,即降低成本。比如,过去可能同时只能支持3个或4个项目的研发,但成本降低后,我可能同时支持10个或20个项目的研发,毫无疑问,我具备了自己的优势。
然而,最终哪个项目能够成功,实际上仍然取决于核心人才、创意、细节甚至运营等因素,这些很难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才是该行业最本质的部分。
六、游戏板块如何投资
主持人:目前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游戏行业已经涨得相对较多了,现在还能否进入?此外,人工智能还有其他板块可以让我们更从容地布局吗?
黄岳:好的,整个人工智能相关的板块,我觉得涨势都比较强劲。如果一个板块涨得不多,那说明它并不是核心板块,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人工智能领域最早被炒作的是计算机,因为大家都在关注应用方面。但后来发现,目前还没有哪个应用能够真正做出来,而且大多数应用可能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场景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多。因此,市场开始炒作算力(芯片领域),但很快发现国内的芯片并不行,于是又开始炒作通信板块,然后又回到了应用方面。因为游戏作为应用领域最具观察性,人工智能在游戏应用领域取得了成功。
所以我认为市场反应是非常有效的,如果一个板块涨得不多,那肯定不是最核心的板块。我们也可以这么来理解为什么游戏以及其他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板块涨幅比较大。
首先,我觉得它们绝对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炒作的行业,可以拿新能源汽车做个对比。它们基本上需要三四年的大行情。第二,我们需要考虑我们的策略,就是在这样的大行情中,我们如何入场和布局?
1)我们需要看一下自己之前是否已经有仓位,如果已经有仓位,我觉得你就可以静观其变,不需要再进行调整。这是第一点,因为虽然短期涨幅很大,但如果你看月线图,会发现它自2015年起已经下跌了8年,现在才迎来一个季度内非常大幅度的反弹。你可以看月线图,或者看年线图,相比于2015年甚至是2016年、2017年,它的高度远远没有恢复,所以我觉得你更多的是对日线图上的高点开始担心。然而,这也是因为经历了长达7到8年筹码的出清,整个估值的下降,才以换来这么大幅的反弹。所以,如果是长周期的投资者,而且也已经有持仓的,完全没有必要去折腾了,这是第一类。
2)第二类投资者是指那些没有持仓或者持仓成本较高的人。对于这些投资者,我觉得他们不需要太着急,可以稍作等待。
因为在这个季度,行业已经上涨了90%,如果你调整了30%到40%甚至更多,这是很正常的。即使未来预期是3倍或5倍的涨幅,但如果在一个季度已经达到了1倍的涨幅,调整30%到50%是非常正常的。
但如果你在高位买入,调整了50%,那你需要上涨100%才能回本,上涨和下跌是不对称的。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看好这些板块,可以分批购买,而且不要在它已经涨了很多的时候再去买入。比如说计算机和通信板块,它们从顶部回调的幅度已经相对较大,而游戏板块从顶部调整的幅度相对较小,大概只有10%到20%的范围。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你是可以购买的,但在短期内应该分批购买。我们可以先买入一部分试水,因为毕竟长周期的行情需要先试水,然后逐步增加仓位。
那么关于加仓的周期,你可以设置为一个季度,或者3个月,或者6个月。将资金在3个月或者6个月的时间区间内分批购买,可以每个月购买一点,或者每周购买一点,平均分配购买。不要试图准确把握它的拐点,因为我觉得这非常困难。所以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入场,或者已经被套住并且希望降低成本,我认为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也不要太激进。可以关注游戏etf(516010)、游戏沪港深etf(517500)。
七、新能源赛道还有机会吗
主持人:感谢黄总的解答。目前市场上有三个热点板块,分别是人工智能、中特估和新能源。这三个板块相互关联,可以说是彼此的血包。
很多投资者之前可能在新能源的配置相对来说比较多,而在人工智能的配置相对较少。在下半年,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配置是否需要逐渐提高,同时新能源的配置是否需要降低,请问黄总怎么看这个问题?
黄岳:从一季度报告中可以看出,新能源配置比例正在下降,而人工智能相关配置比例在上升,这种资金流向的趋势可能是中长期的趋势,而非短期的。
目前来看,新能源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具有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属于跌出来的性价比。虽然新能源可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它仍然是周期中中增长较高的板块。
在整个a股市场,要找到每年增长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多的板块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其实新能源的标的还是比较稀缺的。而且新能源板块具有良好的景气度和政策支持,这种板块非常稀缺。包括其内部的储能和光伏等领域,未来的需求仍然很好。而且随着马斯克在中国的合作,储能很可能成为未来与中国政府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总体来说,新能源在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后,我认为都是可以买入和配置的。但新能源这个板块要走出趋势性行情也比较困难,不是因为这个板块不好,而是因为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它的筹码结构不好。
目前公募基金仍然在新能源板块中有很高的配置比例。我觉得如果新能源要走出下一波强势的趋势性行情,可能需要等待公募基金在新能源板块的配置比例至少降低到普通水平,才有可能出现强势的趋势性行情。但是没有趋势性的行情,并不代表这个板块没有机会。
对于新能源汽车板块来说,往往是一个超跌反弹的机会。就像白酒板块一样,白酒在2021年左右达到指数高点时也面临了很多负面信息,包括政策和库存等方面的负面信息。尽管在2021年之后,白酒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每次反弹的空间和时间都相当长。
因此,我认为新能源汽车仍然是一个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标的。然而,要走出趋势性机会比较困难,它更多的可能是在估值较低、经历了长时间下跌且下跌幅度较大之后逐渐配置尝试一下,然后在反弹后逐渐减仓。可以关注新能源车etf(159806)。
八、中特估板块如何配置?
主持人:最后跟我们聊聊中特估这个板块。
黄岳:对于中特估这个板块,我认为它主要反映了两个维度。
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标了海外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概念。海外的esg发展包括社会、企业治理和环境等方面,虽然与企业盈利似乎没有直接关系,但它实际上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形成的理念。
在形成理念之后,大量机构资金开始实践这一理念,例如保险资金和养老金强制要求配置,也发行了大量的指数基金并购买相关标的。在购买之后,它反而成为了一个阿尔法因子,成为了有效的分析工具。
因此,我认为中特估未来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可能需要参考海外的esg概念。例如,我们的养老金和保险机构是否会强制要求按照这一价值观进行配置,或者至少按照这一价值观筛选标的。
在被动指数基金方面,今年以来中特估相关的指数基金发行数量不少,过去几年也有很多。然而,中特估能否真正成为中特估,我认为还需要观察两个方面:一是共识,二是是否有真金白银的增量资金流入。
短期来看,当经济的不确定性较高时,人们更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整体而言,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周期下行时更具抗压能力,因此它们有自己的一定价值。
在中特估中,我建议大家关注一些盈利能力较好的中特估,比如炼化和运营商等,它们都属于盈利能力突出的中特估公司。然而,对于一些具有博弈成分或者盈利持续性不太明显的中特估,我认为可能需要稍微谨慎一些。因为这些公司除非它们的估值已经上升,如果它们的估值没有上升,并且无法看到盈利或盈利的持续性,我认为它们可能就没有那么可靠。
因此,我认为还是要关注中特估中具有盈利能力的板块。可以关注央企共赢etf(517090)。
此外,还有一些成长类的板块,大家可以关注军工。军工本质上也是中特估的一个板块,但军工今年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出色表现。最近也有一些中特估和央企科技成长类的指数基金要发行,其中包含了40%的军工成分股,因此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增量资金。可以关注军工etf(512660)。
总体而言,我认为大家可以关注偏科技类的中特估,包括与运营商、算力相关以及数据资产相关的板块,这些板块具有业绩预期。另外,军工也是可能吸引增长资金的板块。
在传统行业领域,我认为中特估可以关注炼化,相对而言资产质量较好。炼化方面,我们从俄罗斯采购原油相对于市价是打折的,成本降低了,这将利益转移给了我们的炼化企业。因此,我认为重点关注这些方面可能会比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