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消息,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已连续三年发布《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年新增对工业互联网直接(核心)产业网络、平台、安全、数据四大方面的测算,梳理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全国重点区域、各省市和各行业依托工业互联网所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期为政府及主管部门决策、行业融通发展、企业战略布局提供支撑。
下载请关注并回复: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2022
白皮书主要内容如下:
我国工业互联网直接(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破万亿元,呈稳健增长态势。据测算,2021年,平台、网络、数据、安全四大直接产业增加值总规模达到1.17万亿元,名义增速为16.07%。从增加值规模看,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数据、安全产业增加值规模均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其中,平台产业增加值规模占比达到39%,网络产业占比达到33%。从增速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网络、数据产业名义增速均在10%以上,总体增势良好,其中,平台与安全产业增速分别达到23.49%和17.28%。
工业互联网加速渗透传统行业,赋能作用深入显现。工业互联网加速向实体经济渗透,已覆盖国民经济45个大类,在能源、医疗、石化、冶金等多个行业发挥赋能效应,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格局。据测算,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为2.93万亿元,名义增速为13.94%。预计2022年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3.16万亿。
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预计2022年将达到4.45万亿。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规模由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与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组成。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态势总体稳定向好,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4.10万亿元,名义增速14.53%,高于gdp增速,占gdp比重达3.58%。预计2022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4.45万亿元,占gdp比重预计将上升至3.64%,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图2: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gdp比重
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第二产业的经济增加值规模最高,增速最快;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为0.057万亿元、2.05万亿元、1.99万亿元,名义增速分别为6.48%、16.29%、13.02%,预计2022年,工业互联网带动一、二、三产的增加值规模将分别达到0.062万亿元、2.19万亿元、2.20万亿元。在细分行业方面,2021年,带动增加值规模超过千亿元的行业已达到9个,其中,带动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1.75万亿元,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规模达0.92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稳定就业增长、优化就业结构效果显著。2021年,工业互联网带动新增就业218.60万人,其中直接产业新增就业为54.85万人,渗透产业新增就业163.75万人。预计2022年,工业互联网将带动新增就业105.02万人,其中,直接产业新增就业36.01万人,渗透产业新增就业69.01万人。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我国就业结构升级,稳定就业增长、促进构建新型就业体系。
工业互联网区域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2021年,长三角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首次破万亿元,高达10687.51 亿元,珠三角和长江中游地区次之。各地区工业互联网发展百花齐放。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北京、河南、湖北、福建、上海等13省市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破千亿元。
各地区“因地制宜”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差异化发展。在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方面,据测算,202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工业互联网带动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较高的五个省(市)分别是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四川,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达到1896.86亿元、1451.28亿元、996.46亿元、988.92亿元、732.99亿元;在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方面,工业互联网带动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较高的五个省(市)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达到3280.50亿元、3136.52亿元、2148.12亿元、1971.14亿元、1514.47亿元。
杭州数字经济联合会简介
全国首家打造“开放型、平台型、枢纽型、生态型”的数字经济品牌组织,是由杭州市数字经济学会联合体(由24家相关领域的学会、协会、研究会组成)及“数字中国智库”为核心,覆盖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近万家。先后举办数字经济大讲堂、数字经济发布、数字中国智库等助力创业创新品牌活动200多场,参与人数超百万人次,得到各级部门领导及企业好评。
“数经联”同时承担“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联盟”秘书处工作,正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和立足大平台,致力于把浙江省、杭州市 “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更好落到实处高处;着力为解决长三角发展中遇到的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社会与经济协同的卡脖子技术等,积极建言献策出力;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技术、品牌价值与国际影响力等。期待与业界同仁和各界朋友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多赢、共谋发展、同谱新篇!